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65),为了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丰功伟绩,在国家赞助下出现了革命历史画创作的高潮。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石鲁的《转战陕北》、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创造了新中国历史画的经典。1977年以来中国历史画虽然也有佳作陆续问世,但总体创作态势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低迷。直到2005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当代历史画创作才开始复兴。

2005年年初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和艺术委员会正式成立。3月29日,文化部发布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工作通知》,标志着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工作在全国的全面启动。经过为期近4个月的申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共收到全国各地文化厅(局)和美术单位及部分海外艺术家申报选题600余件,参与申报的艺术家1000余人。7月至8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对申报者进行初选评审,经过认真评选,共有127名(组)作者(创作负责人)入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初选,其中我校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谷钢入选。2007年1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对127名(组)初选入围作者的草图进行再次评审和筛选,共确定创作者115组,分别完成104个选题的创作。其中,国画创作作品33件,油画创作作品53件,雕塑创作作品18件,其中谷钢教授的油画作品《大庆人》入选。

2007年5月11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会议暨委托创作责任书签订仪式在北京召开。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与创作者及其所在地区文化主管部门(所在单位)签署委托创作责任书,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入创作阶段。按照美术创作工程的规划和委托创作责任书的要求,国家向签约创作者提供10万元至12万元的创作资助经费,创作者将于2009年5月31日前完成创作任务。创作完成后,作品通过艺术委员会验收评审的,将由国家收藏,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收藏经费。我校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谷钢获得了10万元创作资助经费。
接到创作任务后,谷钢教授就开始大量查阅相关人物资料,到历史事件现场采风,感受人物的生活、工作环境,并从立意到构思都进行了广泛的意见交换,力求准确表达“铁人”王进喜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大庆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对作品更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创作,于2009年5月完成,并于本年6月,由大连市文化局、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谷钢教授油画《大庆人》创作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幕,以多媒体、图片等形式多角度详细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展览在大连市美术界、文化届及广大市民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中国文化报也对这次的历史画创作给予了集中报道。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大箴教授,对谷钢教授的油画作品《大庆人》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大庆人》为本次历史画创作中的一件佳作,显示了作者很强的写实造型技巧和画面组织能力;有“舞文弄墨两栖才子”之称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称赞谷钢教授既能把历史人物塑造好,又能把历史事件的精神表达好,同时还能放得开,是此次历史画创作中很好的作品;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王镛教授认为,要塑造真实而深刻的历史人物形象,特别是人们熟知的著名人物,要达到逼真、酷似的程度,在整体上把握具体历史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也是对画家的写实造型能力的严峻挑战和严格检验,而谷钢教授的《大庆人》经过了反复推敲、加工和修改,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要求。
来源|2009-11-18.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图文: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